时隔一年的回归

研究生毕业之后,好像这里就已经被荒废掉了。其实之前想过好几次想要复更点啥的,但是一直拖着拖着就没了下文了。今年年初换完电脑之后升了win11之后就更没有想法了,一点进文件夹就想到还得装一堆环境,好烦……但无论怎么说,耗了好几个月终究还是把环境给整全了。

电脑是去年双11买的,因为拖延症加上以前的8700k+1080ti的电脑还能用,所以就一直拖着没装。但不管怎样,年初花了一个月时间熟悉新系统,还算是挺香的,微软最伟大的贡献就是能在wsl2的linux系统跑GPU了。

毕业之后,没继续走AI这方向就业,跑去当后台开发去了……

怎么说呢,AI这东西我个人觉得投资回报的风险太不可控了,就跟赌博一样……赌赢直接退休,赌输了那研发成本就白白烧掉了。之前在实习的时候,做的就是科研落地方向的,最后的产出指标量化下来就是GMV这类的指标了。如果运气非一点,最后模型上线做完AB测下来,发现GMV没提升多少,或者跟离线的指标差一点,组会做汇报的时候就显得稍微有些尴尬了。

当然这也是少数情况啦,大牛永远都会是大牛。之前同一部门的实习伙伴们,有发了不少paper,有跑去MIT留学,然后现在在折腾初创公司的……比如RMVPE: A Robust Model for Vocal Pitch Estimation in Polyphonic Music这篇文章的一作魏佬,当时看到他发朋友圈,把我震惊到了。

虽然自己工作跟AI无关了,但是科研领域的动态还是会关注的。套用三体的话来说,我是坚定的降临派分子。遇到自己感兴趣的新玩意儿,还是会花点时间看一下的。

经过研究生三年的经历下来,我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只是他人的研究成果,而不是享受研究这个过程。纯个人感觉,这过程其实跟坐牢差不多吧。当年的生活,无非是每天早上check一遍跑了一晚的实验数据,看完数据没问题,换个参数继续跑,有问题还得去看代码哪里算错了……等到结果差不多全了,就得好好整理实验数据写manuscript了,写完,投,accept with revision还好,rejected的论文还得再找个合适的期刊,换个latex模板,重新投……而且每次revision都得回复reviewer的各种奇奇怪怪的意见,比较无语的就是lack of innovation这种广大空的话了……后面有一篇论文revision的时间跟毕业论文初稿重叠了,是去年年初的事了,那段时间过得可酸爽,早上起床改&写论文一直改到深夜……

咳咳,扯远了。后面嘛,预期会更点目前在玩的东东(准确来说是前几个月了):SO-VITS-SVC,整个AI翻唱的流水线&原理,先留个坑在这里。这里先发个成果,fgo妖兰(cv 高野麻里佳)翻唱:

模型是年初换电脑后当新显卡的benchmark跑的,不得不说,跟之前的1080ti比起来,4090确实是快啊……PS: 跑分软件也就图一乐,真要体验实际效果还得靠pytorch。